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炮兵是交战双方武器装备差距相对较小的领域。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建军思路上都沿袭了苏联的大炮兵主义,火炮型号也大同小异。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全球军力平衡》报告称,俄军现役各种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总数近6000门,包括性能相对先进的152毫米口径2S5“风信子”和2S19“姆斯塔-S”系列自行榴弹炮,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的122毫米2S1“康乃馨”、152毫米2S3“金合欢”与203毫米2S7M“芍药”自行榴弹炮,152毫米2A65“姆斯塔-B”牵引式榴弹炮和122毫米的D-30等老式火炮。
俄军2S19“姆斯塔-S”自行榴弹炮
(资料图)
乌军在战前拥有约2800门各式火炮,主要型号与俄军基本相同,包括2S1、2S3、2S5、2S7和2S19自行榴弹炮,以及152毫米的D-20、2A36、2A65和122毫米的D-30牵引式火炮。
去年3月底,俄军在“大纵深穿插”的俄乌冲突第一阶段遇挫后,俄乌双方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展开残酷的阵地战。尽管双方炮兵的纸面数量差距甚大,但由于俄军伴随装甲突击力量进攻的自行榴弹炮在第一阶段行动中损失惨重,再加上俄军不可能将所有火炮都派往俄乌战场,因此倾尽全力的乌克兰炮兵一度在战场上与俄军同行打得有来有往。特别是经过信息化改造的乌军炮兵可在战场上使用平板电脑获得无人机等侦察平台提供的目标数据,在反应速度上略占优势。例如俄军动用号称“拆楼神器”的240毫米“郁金香”自行迫击炮。这是世界现役最大口径的迫击炮,炮弹威力堪比航空炸弹,对乌军工事和桥梁的破坏非常大。但乌军不久后利用无人机引导炮兵射击的方式,摧毁了一门“郁金香”迫击炮。
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在去年5月形容说,顿巴斯地区的战斗是“真正的炮战”。俄乌双方的炮兵都损失惨重,在顿巴斯前线的俄军炮兵部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牵引式火炮,使其机动和反应能力迅速下降。乌军情况更糟糕,大量被摧毁的火炮得不到补充。在伊久姆附近,跟随乌军炮兵的美国记者描述说,乌军正在使用数十年前的D-20榴弹炮向俄军目标射击,“忙碌的乌军炮手最年轻的也已经快50岁了”。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称,大多数乌克兰火炮都至少有30年的历史,而且射程相对较近,甚至不得不从博物馆里搬出二战时代的火炮凑数。
乌克兰火炮的照片频繁登上西方媒体
迫于炮战面临的严峻形势,乌克兰紧急向西方要求援助火炮。从去年5月中旬开始,乌军陆续接收美国和欧洲提供的火炮。美国援助的M777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数量最多,到11月已经交付了超过110门。但M777的射程偏近,在对抗俄军同口径火炮时相当吃亏。开始时美国为防止泄密,还拆掉了该炮原本配备的数字化火控设备等关键装置,使其丧失了快速反应的优势。相比之下,欧洲援助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具备机动灵活、快打快撤的特点,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法国“恺撒”车载榴弹炮、挪威等国提供的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波兰AHS Krab自行榴弹炮、英国AS-90自行榴弹炮等。由于这些西方火炮数量不多种类不少,对于乌军后勤维护带来了很大麻烦。幸运的是,它们大都使用相同的北约制式弹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弹药供应的负担。
俄军炮兵的另一个优势是拥有数量庞大、射程惊人的“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地区远程打击乌军部队。为克制俄军火箭炮的优势,美国在犹豫数月后,最终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火箭炮。后者配备的火箭弹射程虽然比“龙卷风”略近,但打击精度更高,反应速度也更快。
“海马斯”火箭炮神话的背后
针对俄军的火炮优势,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受到西方的极大推崇。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这种轮式底盘的火箭炮具备快速机动能力,可在几秒钟内发射6枚火箭弹,打击32-64公里内的目标,然后快速撤离阵地,战场生存能力更强。“这种快速打击和快速撤离的特性,让‘海马斯’成为执行炮战的理想选择。”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说法,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乌军屡次出动“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对俄军前线弹药库实施精确打击,从而削弱了俄军的炮击力度。今年1月1日,顿涅茨克马克耶夫卡地区的俄军临时驻地遭到乌军“海马斯”火箭炮袭击。俄国防部承认63名俄军士兵阵亡,而乌军宣称至少造成400名俄军士兵死亡。
一枚海马斯火箭从乌克兰境内一个未披露的地点发射
在赫尔松方向,乌军对俄军后勤供应线的攻击更有针对性。由于俄军占领的赫尔松主城区位于第聂伯河西岸,俄军运输车队需要跨河才能将大批物资运往前线驻军,乌军频繁对河上的大桥和紧急修建的浮桥发动打击。尤其是赫尔松附近最为重要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和新卡科夫卡大桥,乌军从去年7月开始反复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实施攻击,使俄军一直无法有效地使用它们向前线运送物资。现场照片显示,“海马斯”火箭炮在桥面的落点非常精准。英国国防部称,虽然俄军步兵可以通过简易浮桥,但这远不能满足前线需求,尤其是关键的弹药和重型装备无法通过浮桥运往西岸。去年11月,俄军最终宣布从赫尔松附近的第聂伯河西岸撤出。外界普遍认为,“海马斯”火箭炮切断俄军补给线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对于乌军能如此精妙地使用“海马斯”火箭炮,也不乏质疑之声。西方专家认为,远程火箭炮发射前需要测量和设定各种复杂参数,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行,仓促接手的乌军士兵很难做到。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9日的爆料揭示了这背后的奥秘。一名乌克兰官员表示,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具体坐标,乌军几乎从不发射这些先进武器。通常是由乌军前线部队确定想要打击的目标以及大致位置,然后通过乌军高层转发给美国,乌军才能获得准确坐标,所有目标信息的获取都通过美国在北约成员国的设施进行。美国高级官员承认,美国在这些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打击目标的信息有助于确保乌军行动的准确性,并节省有限的弹药储备。”
“搬空全球的弹药库”
按照西方军事专家的描述,俄军频繁用大规模炮击的方式以弥补火炮精度的不足,经常能看到被炸得千疮百孔的地面。美国《星条旗报》去年年底称,乌克兰东部前线的乌军指挥官承认,俄军每次进攻之前都会发射猛烈的炮火。在乌东战事最激烈时,乌克兰政府顾问丹尼柳克表示,俄军每天向乌克兰阵地发射多达5万发炮弹,而乌军的苏制火炮弹药即将耗尽,每天只能用5000-6000发炮弹进行反击。
大地被炮弹炸得满面疮痍
高强度炮战给乌军和美欧带来极大挑战。由于乌克兰国防工业基本被摧毁,乌克兰无法自行填补火炮等装备损失,只能希望西方军援。早先东欧国家陆续向乌克兰提供了库存的苏制武器和弹药,美国还牵头在全球寻找符合乌克兰需求的弹药和零部件。“但现在一切都已被耗尽或摧毁”。一名美国官员谈到可以向乌克兰提供的苏制武器时说:“它们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
在美欧援助的火炮相继到位后,西方发现更大的麻烦来了。美国《纽约时报》去年11月称,西方向乌克兰援助了超过350门大口径火炮,但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作战后,约1/3的火炮已无法使用。为防止遭到俄军反击,乌军炮兵经常从射程极限距离开火,但这需要最大装药,由此产生的热能导致炮管以更快的速度被磨损。同时西方火炮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如此高强度的发射频率。例如按照德国标准,PzH2000自行榴弹炮每天射击100次就已经属于极限,但乌军使用频次远高于此,结果导致多门PzH2000榴弹炮出现严重故障被迫大修。此外,乌军炮手缺乏足够的培训,错误操作也会导致火炮寿命严重缩短。
但更要命的问题来自弹药供应不足。《纽约时报》称,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时每天发射300发炮弹,而如今乌克兰每天要发射数千发炮弹,“乌克兰的一天(炮弹使用量)就相当于阿富汗的一个月或更多”。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00万发各型炮弹,导致美军自己的库存也陷入“危险境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月13日承认,乌军炮弹消耗速度远超西方炮弹生产速度,特别是大口径弹药的等待时间从12个月延长到28个月,很多北约国家的弹药库存见底。欧洲军事观察家指责美国之前过于强调空军,忽视了传统地面作战装备,美国陆军的炮弹储备常年不足;而美国则批评这是欧洲国家“马放南山”的后果。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形容说,俄乌冲突的巨大弹药消耗就如同“搬空了全球的弹药库”,目前北约正在从韩国、摩洛哥、约旦等国订购弹药,美国还把存放在以色列、用于应对中东冲突的30万发155毫米炮弹运往乌克兰,以解乌方“燃眉之急”。
俄军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今年1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美国和乌克兰官员都表示俄军在战场发射的炮弹明显减少,但双方的说法不一。乌军宣称俄军每日炮弹发射数量从6万发下降到2万发,而美国的评估是从2万发下降到5000发。美国情报机构还表示,由于弹药消耗太大,如今俄军不得不使用40年前的老式炮弹。卫星照片显示,俄军炮弹经常在乌军阵地战壕附近的地面上爆炸,而不是在阵地上空爆炸。哥伦比亚大学军事专家兼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比德尔表示,“通常而言,炮弹精准的空中爆炸能更有效地杀伤战壕中的士兵。卫星照片表明,俄军使用的是管理不善的旧弹药。”此外,西方媒体还盛传俄罗斯向朝鲜求购大口径火炮的弹药,但相关报道被朝鲜与俄罗斯否认。
不过《星条旗报》援引美国军事专家的分析称,“在可预见的未来,俄军不太可能耗尽弹药。他们使用的是苏联时代的弹药库存,而苏联人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