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讯

天天动态:伤风败俗?她穿和服赏樱,你穿古装穿越,大家都有美好的照片!

发布时间:2023-03-24 08:42:19 来源:传统服饰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伴随着樱花观赏季的到来,这一两年关于“和服赏樱”的网络争议也越来越多了。当我看到#男子吐槽女子穿和服在景区拍照#时,甚至还怀疑了一下这是今年的新热点,还是又拿去年冷饭炒了又吵?


(相关资料图)

惹起争议的根源就像这个热点里这个“报警”男子说的一样:“觉得穿和服在南京游玩这种行为,多少有些不尊重历史,伤风败俗。”男子把“和服”作为了日本的象征,把“南京”与“和服”放在一起,就显得格外惹眼。但媒体基本都会突出另一个关键信息,事情发生在“古鸡鸣寺景点门口”。有什么区别呢?

1

南京,为何种满了樱花?

鸡鸣寺是南京著名的樱花观赏区,也是南京市着力打造和宣传的以樱花为卖点的旅游打卡地。

2018年南京搞了“鸡鸣寺-玄武湖片区樱花观赏区工程”,招标显示投资规模约5500万,承建工程方还获得了“2019年南京市优质园林结构工程奖”“南京市园林优质工程金陵杯奖”。

△此工程相关公告和报道 

2021年,南京又兴办了“‘花见城墙·樱约而来’城墙樱花节”,其中从城墙俯拍鸡鸣寺樱花大道就是最为出名的取景角度。

△ 南京城墙樱花节

尽管很多人会拿樱花也是中国原产作为辩词,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城市公园的樱花种植,以及像南京城市这样衍生出以樱花为卖点的赏花旅游经济,都跟日本脱不了关系

城市公园本来就是一个舶来品,早期都是列强自己在中国按照他们的需求造公园。大概在20世纪初,我国开始自己兴建,其中最早者据说是1906年由无锡地方乡绅筹建的“锡金公花园”(后改名为“城中公园”),1921年聘日本造园专家规划并从日本引种樱花。可以说樱花在中国和城市公园的渊源颇深

△ 锡金公花园旧照

(不过无锡城中公园这批樱花后来向后枯萎而死,时人说“樱花来自东瀛,性又倔强,不听调度,余请命于帝,撵出斯园”。看来柴犬秋田被称作“樱花犟种”,是因为樱花自己也挺犟的。)

△ 无锡鼋渚樱花也极负盛名

到了上世纪7、80年代,中日开始友好邦交,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城市的樱花都是在当时种下的。南京的确切资料我没找到,但可以提一下我所在的城市宁波与樱花结缘,始于1983年由友好城市日本长冈京市赠送的20株染井吉野樱花。

△ 宁波樱花公园

网络上说,南京鸡鸣寺门口的也是染井吉野印花,由当时的南京友好城市名古屋赠送。

△ 通向鸡鸣寺的樱花

南京之所以如此着力打造赏樱文化,是因为春季“赏花经济”实在是一块不小的蛋糕。但比起油菜花、桃花,樱花不仅可以作为城市行道树种植,还有赏樱文化浓重的日本成功经验可借鉴,不需要另外花钱花力气做“消费者教育”。

“赏花经济”一般有很强的时效性,日本将赏樱打造成了自己的国家文化品牌文化以市为单位做花期预报,这些都可以视作“赏花经济”的旅游宣传和预热。

南京林业大学樱花研究中心从去年开始也编写发布《中国樱前线》,“对中国主要赏樱区的最佳观花期进行了科学预判”。这个报告的名称“樱前线”,直接就用的日本预测樱花开花日期的词汇。

△ 中国樱前线2023

△ 日本樱前线预测

既然,作为日本符号之一的“樱花”可以如此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南京,另一个符号“和服”为何在一些人眼里却如此扎眼呢?总不能因为樱花树是种在马路上,和服是穿在人身上,不敢也不能指责马路,只能一股脑发泄到人类个体上吧!

但也有一些网络大V是连南京马路上的樱花也一并觉得扎眼,尽管樱花作为赏花经济里最出名可能也是效益显著的花种,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种植,渊源也大多与中日邦交有关。可在这些网民眼里,南京,作为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地方种植日本樱花是另一种原罪,甚至连很多城市常见的中日樱花友好公园也不能出现在南京。

△ 各地以樱花为象征媒介的中日友好公园

所以,我有点好奇。因为南京曾被日本人大屠杀,所以南京市民比其他城市更不配赏樱?还是南京更不配种植樱花、发展樱花经济?是这么个逻辑吗?那到底在惩罚谁呢?

△ 散装江苏连樱花节都是各办各的

2

赏樱,能不能穿和服?

针对这次事件,也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那个拍照女子是一个日本人呢,她有在南京街头穿和服拍樱花的权力嘛?

这就不得不提到服饰的身份认同问题了。之前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民族识别是不以服饰为主要依据的,但服饰有的的确确起到了一定的区分作用,这是因为服饰提供了群体内的身份认同作用。不仅仅是民族,还包括很多亚文化群体,服装、饰物、发型乃至ID昵称后缀等都是他们的内部认同依据,甚至是融入这个群体的通行证。

△ 杀马特群体

△ Lolita服饰爱好群体

反过来,人们也会认为持有这些特征、穿着这些服饰的人是某些特定群体的成员,至少也得是个拥趸吧。尤其是那些有亚文化群体经历的人,比如饭圈所见皆粉黑。

除了这一次,已经出现了很多次穿着和服引发争议的事件,其频次之高和触发门槛之低都远远高于其他与日本文化相关的事物。也就是说,穿着和服,更容易被大家认为是一种认同日本的行为,而认同日本在这些人眼里就直接等同于认同日本侵华罪行。(一些本身爱好日本流行文化的人也会如此认为,可能是“和服”“樱花”之类更具外在特征,而那些人常常对自己使用着爱好着日本流行文化并不具备这种辨识能力。)

从这次发布的视频截图看,女子站在了两把叠加的凳子上,应该是为了拍摄时与樱花的距离更近。以及她身上的和服比较简陋,手里拿着一把毫无实用价值的蕾丝伞,几乎一眼可以看出她这是在拍赏樱期间最常见的打卡照,用的是当下流行(可能还有一点的落伍)的和服写真套路。

△ 新闻图片

△ 和服写真

赏樱活动也算是和“奇装异服”们深度绑定了。因为这类文旅活动所吸引的群体基本都算是浸润在日本流行文化里长大的,模仿日本赏樱时的场景是打卡拍照时的常见行为

除了和服,汉服也很常见。

△ 南京城墙樱花节

△ 南京樱花节报道

很多时候,穿着的虽然是汉服,但拍照姿势却依然会去模仿和服写真。这是因为,别说赏樱了,即便是赏花也只是这些年由短途旅游带起来的,人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拍照留念,通过模仿另一些看起来很美很有意境的照片来置办道具、妆扮造型。

比如,早些年还是比较流行油纸伞的,这些年很多已经跟着潮流换成了这次事件里用的蕾丝伞,服饰上也很多其他流行文化的融合印记。

△ 和服、汉服照片对比

穿着心目中更匹配打卡情境的服装,也可以让游客更有旅游价值上的获得感。樱花与和服,故宫与后宫装,十三陵与帝王装,横店与影视剧戏服,少数民族景区与民族服装等等……都是通过“奇装异服”去短暂地获得想象中的角色,然后拍照留念,再以这些妆扮在日常的稀缺性去换取社交媒体、生活谈资上的一些优势。

我们很难过分深入地去分析这些行为后面的动机,穿封建王朝特色的服装去故宫,难道要算它复辟?汉族穿非本民族的服装拍结婚照,难道是要当汉奸?……这些听起来荒唐,但谁也不能否认有这样心理的人存在,但我们所能观察到的部分,是很难作为分析依据的,进而去选择干预甚至“报警”。这其中,更多的人是像这次事件里“报警”的那个人那样,仅仅只是匆匆路过。

至少,如果事件变成了中国人只有在日本穿和服赏樱,或只有日本人在中国穿和服赏樱,所能有一些人眼中的“正当性”,这种动机或许还更值得被阴谋论一下。

3

历史,中日之间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樱花与和服,虽然是日本文化的符号,却也是很多人对于文化态度的投射——

有人喜欢用中国古代的文字证明自己对当代日本文化的所有权,哪怕双方的关系已经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都要平凭着自己的喜欢而强词夺理一番;也有人因为这些与中国的毫无关联而要求驱逐日本文化,不惜搬出历史血泪来凑感叹号。

这两边人虽然几乎可以互相咬起来,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判断当代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来自古代中国,仿佛古代中国没有,那2023年的我们就失去了对这些事物行为的正当性。好家伙,你们这简直是“科技三定律”的中华文明版啊!

然而,樱花品种虽然是日本的,但赏樱经济是南京的呀;鸡鸣寺虽然是新造的,但文化底蕴是可以继续谱写乃至改写的呀;“樱前线”这个名称是虽然是日本的,但花期预报研究可以自己搞呀……很多时候,沾上一滴酱油,不至于要把整件衣服烧了,但也不能放着不管。

其实早在2012年时,南京就和友好城市名古屋“断交”了,原因是名古屋市长当着当时到访的南京代表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是中国城市结好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数量都超过了200对,但也是很多网民眼里最痛恨的两个国家。友好城市伤害感情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例,但搞到“断交”的似乎也只有南京和名古屋。

即便如此,南京也没有拔掉城市里的樱花,反而是在后来补种了很多了,大搞赏樱文旅品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在两市结好期间修建、扩建的,南京也始终接纳日本投资的项目与资金,并不像一些网民所以为的南京是一座需要“避讳”或始终仇恨日本的城市。

很显然,中日友好并不等于放弃原则、忘记历史、让渡利益。那种交好就什么账都不算、交恶就拼命翻旧账的,是幼稚小学鸡;那种在外边受气就回家砸自己东西、受到吹捧就自以为天下霸主的,是无能家暴男。两者的唯一用处,就是在网上被人煽来煽去。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